在一个阳光漫洒的周日上午,记者走进艾可蓝董事长刘屹的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他本人。阳光透过一面大落地窗洒满房间,将他起身迎接记者一行时的笑容映衬得更加温暖。
“刚从外地赶回来。”刘屹的言语间满是热忱,却也带着几分奔波后的沙哑,眼角眉梢难掩一丝疲惫,“跟重要客户的联合研发现场还在攻坚,多盯会儿心里才踏实”。
正是凭借着热爱与执着,艾可蓝在过去的16年间披荆斩棘——在历经最初艰难的技术攻关和经营险境之后,公司于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实现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逆袭。如今,艾可蓝不仅深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提前布局“国七”排放标准技术,并且在氢能、智算等新领域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据公司半年报显示,艾可蓝上半年营收5.19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6万元,同比增长23.82%。
破局:打破二十年技术垄断
“国外的高薪能给我体面的生活,但那只是一份职业。”刘屹面对记者,谈起当年放弃美国优渥生活回国创业的选择时,目光依然坚定。
刘屹回忆,当时,一根看似普通的排气管,却因为海外技术垄断,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绿色发展之路上的重大阻碍——海外的巨头公司牢牢掌控着核心技术。为了合规,主机厂只能花高价采购进口零部件,也成了当时行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遗憾。
决心改变这一情况的刘屹,卖掉了海外的房子、车子,带着家人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回国,于2009年正式成立艾可蓝公司。
只是创业的艰难,远超当时所有人的预料。2009年到2014年,艾可蓝连续五年处于亏损状态,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半年发不出工资。有投资机构曾伸出橄榄枝,提出“砍掉前沿研发项目,就能换取4500万元投资”的方案,却被刘屹一口回绝。
“现在回头想,投资机构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毕竟能解燃眉之急,但我没有退路。”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刘屹对记者坦言,“一旦把前沿研发项目砍了,我们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技术团队就散了,那公司就真的没希望了。”
刘屹十分清楚,尾气后处理行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技术的较量。当时,中国与欧美在这一领域有近20年的技术差距,唯有靠日复一日地持续研发,才能将差距一点点缩小。
这份坚持,终于在2014年迎来了曙光。这一年,排放标准更加严格,环保执法力度同步加大。艾可蓝凭借自主研发的三元催化剂(TWC)、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核心技术,成功实现规模化销售,当年营业额迎来爆发式增长,一举打破了外资企业多年的垄断格局。
艾可蓝的技术迭代,精准踩到了每一次排放标准升级的节点。2020年艾可蓝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以尾气后处理技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催化剂配方及涂覆技术、电控技术、匹配和标定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四大核心技术体系,手握280项授权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还掌握着70多门类催化剂配方技术(含技术秘密)。其中,公司的SCR产品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司“颗粒物捕集装置(DPF)”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转型:从“排气管”到“绿色能源”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主流,聚焦传统燃油车尾气后处理的艾可蓝如何转型?这一问题的答案,藏在刘屹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布局里。
“纯电动化对轻型乘用车尾气处理业务确实有冲击,但我们的核心市场是商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这些领域电动化进程相对缓慢,需求仍有坚实支撑。”刘屹向记者解释,他的判断基于扎实的行业调研:目前,商用车受限于电池重量、续航里程与成本,仍以内燃机相关动力形式为主;非道路机械(如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自2023年“国四”排放标准实施后,尾气处理需求显著增长;船舶领域需要同步应对国内船舶国Ⅱ标准与IMO Tier Ⅲ的双重约束,反而推动了更高标准尾气处理技术的应用,需求不降反升。
混动车型的崛起为艾可蓝开辟了全新赛道。2025年上半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依旧保持强劲势头。凭借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艾可蓝已与国内多家头部车企针对性开发多款适配混动汽油机的尾气后处理产品;同时,公司还同步推进电池PACK系统技术研发,提供从尾气处理到电池集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
“如果把排放法规比作游戏主线,我们已经提前进入‘国七副本’。”刘屹说,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专项的核心参与单位,艾可蓝正牵头或承担两大“国七”关键课题,提前布局下一代排放技术。
在稳住传统业务基本盘的同时,艾可蓝同时将尾气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延伸至更广阔的绿色能源场景。
在氢能领域,依托多年沉淀的催化剂材料与电控技术,公司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PEM电解水催化剂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智慧”领域,艾可蓝重点布局供应链平台、智算资源平台,并与世界500强医药咨询公司合作开展AI+医疗数据挖掘业务,探索跨界发展新可能。
“我们始终以‘多元化、精益化、国际化’为方针,在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间寻找平衡。”刘屹表示。
在欧洲市场,艾可蓝针对后处理催化剂、封装及系统集成产品,积极通过并购开拓欧洲客户,目前正与多国客户开展全系统产品的开发工作;在亚洲市场,公司已与日本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获得客户小批量订单。
“我们不只想单纯售卖产品,更要主动参与全球顶尖技术协作——唯有这样,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海外业务将与国内业务并驾齐驱。”刘屹表示。
初心:
传承老一辈精神展示新时代风采
作为曾深耕行业教育领域的企业家,刘屹十分清楚,人才是驱动行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企业在技术浪潮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当前环保与汽车领域,最紧缺的是具备‘技术+低碳+数字化’三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刘屹清晰地指出行业人才需求的核心问题。
为此,刘屹推动艾可蓝探索出“课程共建+项目共研”的双向育人机制——与高校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吸纳博士进站开展专项研究,将企业真实的技术痛点与研发需求对接,精准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从接过合肥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聘书至今,刘屹在10多年的时间里共培养了2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从2009年成立初期咬牙“活下去”,到2020年敲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创业板尾气后处理企业,再到如今向着“全球环保领军企业”冲刺,艾可蓝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中国汽车排放法规升级的节奏同频共振,也与人才队伍的壮大密不可分。
“‘国七’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领跑全球的新起点。”谈及未来,刘屹满怀憧憬。
他说:“我们都是怀揣激情、怀抱梦想的人。我们应该展现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留学生的风采。我想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让全体中国人既能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能在美丽的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配资在线导航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